正规配资股票公司 我国煤炭数质量管控上新台阶:国家能源集团年底前部署80多台快检装置
- 2024-11-25 21:58
- 187
煤炭行业的智能化建设不仅在于煤矿,传统购销模式的破局也成为关键环节。
在10月24日于北京举行的“AI智测·炭索未来”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发布会上,由国家能源集团、海康威视联合研发的“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”正式发布。这标志着我国煤炭数质量管控领域迈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,并首次在煤炭生产、电力、运输、化工等全产业链成功示范应用。
2024年8月30日,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矿区一隅。视觉中国 资料图
截至目前,煤炭仍是我国能源的基石。过去的2023年,我国原煤生产和进口煤量共计51.84亿吨,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收达3.5万亿元。其中需要关注的是,煤炭质量数据是煤炭生产、销售结算、利用的关键基础数据。
据悉,长久以来,依赖化学手段的传统煤质检测技术,存在过程复杂、操作差异大,存在流程长、数据缓、风险大、结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,严重制约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
更具体来看,一列煤从上游装车站台装车发出,到下游用煤单位卸车验收采用传统破坏性化学分析方法,中间至少有2次检测,很难保障上下游煤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,这也是长期困扰购销双方“卡脖子”的难题,难以适应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安全发展需要。
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,此前国内外也已进行大量的煤质快检技术研发,逐步形成中子活化、双能伽马射线、X射线吸收、近红外光谱(NIRS)等技术路线,但由于检测精度不高、放射源安全隐患等因素,一直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成熟可靠技术。
据国家能源集团和海康威视方面介绍,此次推出的“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”,是一项集煤质快检核心装置、AI模型与数质量管控平台于一体的原创性技术,可对煤炭成分中的热值、水分、灰分、硫分进行精准检测。同时,基于双模态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,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有效融合两种感知信号,对大量煤炭成分进行数据表征,并结合鲁棒训练,从而实现快速、准确、鲁棒、无损的煤炭成分分析。
该技术可以在线检测6毫米煤样的热值、全硫、灰分、全水等指标,整列车采样完成后仅需2分钟获取检测结果,相较于至少8小时的传统检测周期,实现了煤质信息的实时精准获取。另外,样品代表性指数级增强,单列车的检测煤量可达1吨以上,是传统1克煤样检测量的百万倍,样品代表性和检测效率大幅提升。值得一提的是,全程为自动无人干预,改变了传统采样、制样、化验的复杂流程,构建了高效、透明的在线检测模式。
据介绍,2024年在国家能源集团四大产煤区、港口、销售、电厂、化工产业共9家单位示范应用的10台产品设备,检测煤量超4亿吨,且历经高低温、粉尘、震动以及高湿度、电磁干扰等各种严苛环境条件,均稳定运行。
截至10月21日,国家能源集团以煤质快检技术和数据平台实现对各外部用户单位超1000万吨的快速结算,其中胜利能源对华能、大唐、京能、蒙能、华润等所有内外部客户累计结算172天,结算煤量900余万吨,累计偏差仅13大卡;与华能锡电结算5964吨,热值偏差6大卡,远低于行业标准,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。
据悉,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正联手海康威视,加速煤质快检技术的谱系化、产品系列化、应用规模化、管控体系化发展,按照“战略管控+一体化运营”总体定位,构建起全集团“体系化、网络化、标准化”的煤炭数质量管控体系,并通过标准的研制和推广,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等提供共同的语言和基准,推动煤质快检技术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,加速行业认可和产业化进程。
计划到年底,国家能源集团将在新疆、宁夏、晋陕蒙核心区、蒙东四大产煤区相关矿点、外购煤站台和部分电力、煤化工企业部署应用80多台煤质快检装置正规配资股票公司,将实现对“煤炭、电力、港口、化工”等上下游的煤质快检覆盖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